十余年来,智能语音一直无法摆脱“玩具”的清冷形象,没人否认这个技术的先进性,但如何利用这个技术赚钱,也没有人能想清楚。 有研究机构预测,智能语音的市场容量至少超过30亿美元。和千亿美元的市场相比,这只能算是一个小市场。但鉴于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的广阔前景,智能语音的入口级意义更为可观。 智能语音技术原理复杂,技术开发周期长、投入大,进入壁垒很高。
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已形成寡头垄断竞争格局,仅有Nuance、IBM、微软、Google、科大讯飞等少数厂商具备较强竞争力。 我国语音技术厂商基本分为三类:一是传统语音技术厂商,包括科大讯飞、捷通华声;第二类是互联网厂商,包括百度、腾讯、搜狗等,普遍采用战略合作或者收购等方式,掌握智能语音技术,推广语音服务;第三类是创业企业,像云知声、思必驰等,它们专注于某些行业领域如汽车、家电,推广自己的语音技术和产品。 当时,IBM、微软等国际大公司虽然都把智能语音业务当作未来的潜力业务,但他们都只是布局,并不抱挣钱的念头。这与当时的产业发展环境有极大关系。
当时,中国无线网络仍在2G时代,除了客服中心和视力残疾的特殊人群,语音识别技术过于超前,应用环境根本不存在,那些看上去很好的功能都是摆设。 苹果的Siri已经广为人知,谷歌“OK Google”的语音控制命令也很抢眼,微软则在实时翻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经过多年积累,语音交互技术最终成为了上述巨头旗下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成为它们在生态系统布局上的一个得力工具。得益于平台,这些语音交互技术可以产品的方式直面消费者。
资深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智能语音服务只是一个依附性的产品,必须依靠别的产品而存在,就像猪和毛的关系。 国内最早进入智能家居行业的集成服务商Broadlink创始人刘宗孺在接受专业媒体采访时认为,国内的智能家居目前大部分还只是噱头,因为家电单品之间的智能标准尚未统一,无法互联互通。 虽然人们普遍认可家庭娱乐中心将成为继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蓝海产业,但这个市场多年来始终没有市场之王的候选人。从互联网公司到IT公司再到传统的家电厂商,涉足这个产业的公司既合纵连横又分别竞争,一时显得有些混乱。苹果TV的迟迟不能问世,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市场的不易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