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ICU重症系统 “智慧医院”全面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2023-10-18 12:37

医生正在互联网医院诊间坐诊。

通过视频网上连线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看诊。

首创“辅医”节省医患就诊时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疫情改变了传统的就医模式和人们的就医习惯,成为“互联网+”医疗的催化剂。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市属医疗机构前列的武汉市第一医院,第一时间抢占风口,主动创新。

上线互联网医院

网红自制药远销海外

2月1日,在全市首批开通新冠肺炎线上问诊通道,免费为患者提供线上医疗咨询服务,让患者足不出户连线医院专家。

3月1日,武汉市第一医院“试水”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电子处方和药品配送服务、开通重症在线处方。一方面实现了患者线上就诊“面对面”,将医疗资源从“线下”转移至“线上”,解决了患者对于慢性病、常见病用药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间接减少现场就诊患者聚集,保障疫情期间医疗秩序正常,为疫情防控筑起了新的“防线”,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医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重要作用。

疫情常态化后,医院进一步打磨优化线上问诊流程,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向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温暖的线上服务。9月27日,武汉市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同时挂牌全国首个腾讯智慧医疗联合创新基地。

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诊疗模式,首创“辅医”,提高问诊效率;创新问诊模式。在图文问诊的基础上,开通音频、视频的即时问诊渠道,提升就诊体验;打造“口袋医院”,完善诊后服务,实现了“线上有良医”,就诊“最多跑一次”,购药“快递配送到家门口”,康复“随访走进家”,让千里之外的患者,随时随地在家中就能“看上病”“看好病”,享受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的优质专家资源,用上武汉市第一医院的网红自制药。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了患者的就医获得感,实现了优质资源下沉,为破解分级诊疗这一医改难题提供了“武汉一医模式”。

目前,市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半年来,线上问诊总量55572单,开具处方19709个,配送药品15692单,药品配送遍及黑龙江、内蒙古等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与4个直辖市,最远配送至马来西亚。其中,70%都是医院自制药智慧问诊系统,医院辐射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据测算,患者使用市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后,对比传统线下就诊动辄几小时的舟车劳顿,平均线上问诊花费的时间在7分钟左右,真正做到方便快捷。

与浙大睿医人工智能共建大数据中心

谈及正在筹划中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医学研究中心,分管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副院长陈国华透露,2019年7月4日,武汉市第一医院与浙江大学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先启动武汉地区“皮肤病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和“脑卒中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是中部地区皮肤病区域诊疗中心,也是享誉全国的国家级重点专科,年门诊量逾百万人次。成立“皮肤病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后,双方将探索实现针对皮肤病的人工智能诊断辅助系统,开展对红斑鳞屑性疾病(如银屑病)、大疱性疾病及色素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研究。还将构建以皮肤科为主体、以相关亚专科为辅的区域智慧皮肤大数据中心,实现区域内皮肤科专病数据共享,提升区域内皮肤病诊疗水平。

目前,市第一医院创建了一套完整独特的“卒中急救模式”,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评选为国家“示范卒中防治中心”。双方成立“脑卒中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后,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卒中识别与预防上,探索脑血管病人工智能诊断及治疗计划制定,向患者提供卒中后康复建议等智能服务。

陈国华表示,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融入到医院的互联网建设中,最终建成集互联网医院、医联体、专病质控网于一体的三网合一的诊疗体系,让人工智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的获得感。

打造立体化的“智慧医院”

2018年5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就高分通过测评,成为全国首家通过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的中西医结合医院。这意味着,该院信息化建设达到国标,具备示范意义。

近年来,市第一医院持续探索和积极搭建医疗信息平台,实现了院前急救、智能问诊、一码通、院内实景导航、电子支付等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升级全方位、立体化的“智慧医院”模式。

患者可在微信、官网上预约挂号,医生开具的导诊单,患者直接扫一扫导诊单上的二维码进入支付界面,点击“医保支付”,就能一键完成缴费。

上一篇:医用智能呼叫系统 互联网医疗异军突起,HIS应该“小修小补”还是“全面重构”
返回
下一篇:重症病房探视系统 互联网医院系统开发|慢病管理系统APP小程序开发公司|三方等保测评机构【10+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