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电话
135-3656-7657
售前电话 : 135-3656-7657
5G远程医疗产业化三大难题,如何破局
今年疫情的持续蔓延,给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也让一些常规医疗服务无法进行打造5G+智慧医疗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很多患者难以获得正常医疗诊治。
碍于疫情防控形势紧迫,很多人看病的方式渐渐从线下转为了线上咨询,远程医疗成为了医疗服务新常态。
远程医疗“叫好不叫座”
这场疫情无疑加速了我国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远程医疗技术在我国已经诞生多年,国家也实施了诸多管理规范。
比如1999年原卫生部出台了《卫生部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这是首次“远程医疗”这个词才正式出现在我国的正式文件中,为我国远程医疗管理奠定了政策基础。2009年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份互联网医疗领域重磅文件。
然而虽然有政策上的支持和投入,但我国远程医疗技术发展依旧缓慢,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远程医疗设备处于闲置状态。
以解放军总医院为例,2019年与该医院联网的1300多家医院共发生1.2万例远程会诊,平均每家医院每年远程会诊例数不到10例。曾经花费巨资建立起来的远程医疗平台,每年开展的远程医疗业务量甚至不到5000人次,可见远程医疗使用效率之低。
远程医疗“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很大原因是其特有的商业价值还未被企业发掘,整个行业还不具有成熟的远程医疗企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只能依靠政府补贴。此外,远程医疗技术本身也还存在着存在诊断精准性不够、资源共享不充分、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问题。
5G成了催化剂
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方向,远程医疗很难迎来快速发展的机会。谁也没想到,疫情成了一个契机,而另一个催化剂则是5G。
5G解决了远程医疗技术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数据实时传输。它让医疗沟通没有了障碍和距离感,就像面对面的在进行诊断一样,也让远程超声诊断、远程手术、智慧医院等设想有了落地的可能。
2019年5G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多项显著成果。例如在2019年1月和6月,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就利用5G的网络分别实施了远程猪肝小叶手术及多中心联合的手术;在4月和10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实现了5G脑部的植入术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毛群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未来 5G 技术与医疗领域的创新将会催生出诸多医疗场景。在监护与护理、医疗诊断与指导、远程机器人等领域,5G 技术将催生出无线监护和输液、远程查房、远程实时会诊、远程机器人检查和手术等新的应用场景,极大改变未来就医形式。
医疗现状困难重重
一方面是5G技术推动着智慧医疗新时代的到来打造5G+智慧医疗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另一方面也无法忽视真实的医疗现状。
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存在优质医疗资源有限的困境,‘看病难、看病贵’是常态。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基层优质医疗资源更加不足,很多人为了去好点的医院看病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5G技术能够让医生进行远程诊疗,从而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缩小分级诊疗差距,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惠及到更多人群。但在具体实施中,先进的诊疗技术能在基层进行普及吗?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能否真正下沉?覆盖的范围究竟有多广?这些问题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去解决。
发展还需各方合力
加快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基层智慧健康服务体系走向成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大势所趋。如何让5G远程医疗进入寻常百姓家呢?
首先政府应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加速5G智慧医疗产业进程。目前5G智慧医疗产业还处于医院、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独立试点阶段,一方面应建设国家级5G智慧医疗实验室,为医院、终端应用厂商提供5G网络试验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尽快出台5G智慧医疗领域的相关标准,规范和统一产业链各环节建设、研发、服务的关键指标,尽快打造出标杆性质的5G智慧医疗应用。
其次国家卫计委应加快医疗资源整合,全面推进各省、各行业、各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实现医疗单位与社区点对点资源匹配。
医疗行业也应建立全国性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平台具备线上挂号、远程诊断、医保互通等基本功能,分区分步实现社区远程医疗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