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电话
135-3656-7657
售前电话 : 135-3656-7657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工智能在许多场所火线“上岗”,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在防疫环节,部分医院导诊台引入医护助理机器人,为就诊者解答缴费方式、诊室位置等问题;物流、消毒机器人在病房进行药品、物资配送和卫生清洁;火车站、高速路口等公共场所的巡视机器人24小时动态检测体温;大数据分析则为收集人口流动信息和排查工作助力。
这些人工智能应用项目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接触感染的风险,守护了更多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在医疗领域,阿里研发全新的AI算法模型,可快速完成新冠肺炎影像分析;百度免费开放线性时间算法及现有最快的RNA结构预测网站,以提升新冠病毒RNA空间结构预测速度;上海公共卫生中心使用依图医疗“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评价系统”进行精准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依据。福布斯日本刊文称,此次疫情中AI相关技术在中国快速落地,体现了政府与企业非同一般的决策速度。
2017年,中国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三步走”战略目标。此后,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人工智能产业迅猛发展。
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发布的《2019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5年至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复合平均增长率为54.6%,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6%。预计今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约990亿元。另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深度分析报告》数据,中国成为AI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AI领域论文产出量也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新兴人工智能企业力量不断增强。《2019中国人工智能独角兽白皮书》显示,中国目前有50家AI独角兽企业,其中19家估值超过200亿人民币。
庞大的人口和互联网用户规模使中国拥有大量、复杂的数据,为机器学习和算法升级奠定基础,成为发展人工智能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美国道琼斯公司旗下商业新闻网站刊文指出,丰富的数据资源、有力的政府、明确的发展战略、不断壮大的智库和人才力量,以及足够的资金,这些或将使得中国在未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头羊。
而在此次疫情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充,产业化价值得到释放。人工智能在整个产业链上形成的连锁反应或将会使其后续应用更加广泛。同时,大众也对人工智能有了更充分认识,疫情期间大量的创新应用在无形中培养着新的用户习惯。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医疗、教育、安防是受访者最期待的三大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而这三个领域正在疫情中显示出巨大的现实需求。AI医疗的应用,如在线智能问诊、电子病历、疾病风险预测等既有助于缓解“看病难”的问题,也能够应用于疾病防控机制;疫情期间在线教育成为主力,“AI+教育”或将成为未来趋势。
此外,此次抗疫中使用的AI测温、AI物流运输等有机会在疫情后大规模、常态化落地;春节期间高速增长的短视频行业使得“AI+视频”看到更大发展机遇;无人驾驶的社会价值进一步凸显,无人驾驶能够保证疫情时期、特别是疫情重灾区的交通运输能力,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疫情期间生鲜电商平台等线上“无接触”新零售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显示出“AI+零售”的巨大应用空间。
新冠肺炎蔓延后,不少相关AI技术也在日本落地,用以抗击疫情。
据日媒报道,近日,山口县、冈山县的部分医院引入AI问诊系统,有效缩短问诊时间,提高医师工作效率;神奈川县、爱知县等部分医院相继开设由人工智能助手服务的LINE公众号,为民众提供新冠咨询服务;一些科技企业则将自己的AI问询系统免费提供给地方政府和学校,用于解答民众、家长对疫情期间相关政策措施的疑问人工智能问诊系统,以减轻政府职员和学校教员工作负担;此外,还有企业开发了专门用于帮助新员工进行业务培训的AI产品,为疫情期间无法进行新员工集中培训提供替代解决方案。
2016、17年,日本政府先后提出《下一代人工智能促进战略》、《科技创新综合战略》等,力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并解决本国在养老、教育和商业领域的实际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