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病床分机系统 疫情过后,公立医院会成为互联网医院的主力吗?

2023-10-18 12:00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受到疫情影响,慢病患者无法出门问诊购药,许多有慢病的老年人在家强忍不适,更有孕期人群因身体不适焦急万分。疫情带来大量的医疗需求挤爆线下门诊,同时也加剧了部分病人对线下就医感染病毒的担忧。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医疗成为抗疫的“第二战场”,在疫情中“大展身手”。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一周内连发两个通知要求就应对疫情积极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以缓解定点医院诊疗压力,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一时之间,远程问诊平台遍地开花,部分医疗机构也主动开设了线上问诊服务。民众特殊时期的医疗需求让互联网医疗获得前所未有的市场接受度,成为培育用户使用习惯的一个契机。

不过,在对未来保持乐观态度的同时,人们也在担忧:疫情过去之后,互联网医疗该如何获得长足发展?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医疗想要长足发展,需要克服行业自身的不足。其中,最为核心的难题就是如何保证问诊过程和处方流转过程的安全可监管。

政策加持,互联网助力慢病患者脱离“窘境”

有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慢性病患者数量已经接近4亿。这些患者需要靠长期服药、定期到医院复诊,来保证自己的健康。按照常规情况,一次慢性病的处方医保用药量为4周。大量慢病复诊病人需要频繁挂号续药,不仅浪费了患者大量的时间精力,也占据了医院门诊资源,导致就诊效率低。

疫情发生以来,前文所提到的慢病患者所处窘境,也体现出:在线下医疗服务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在线就诊购药需求旺盛,互联网将是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对此,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光磊表示,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购药,可以有效解决患者“因药就医“难题;同时,也可以减少来院的患者,缓解医院的门诊压力,释放出更多的医疗资源,提升患者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政策的走向验证了这个观点。疫情期间,国家连续发文支持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应用。

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着力解决医疗保障制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意见》提出,创新医保协议管理,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协议管理,简化优化医药机构定点申请、专业评估、协商谈判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建立健全跨区域就医协议管理机制,制定定点医药机构履行协议考核办法,突出行为规范、服务质量和费用控制考核评价,完善定点医药机构退出机制。

在这份《意见》出台之前,今年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两部门才刚刚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线处方药费等实现在线医保结算。如今,伴随着该《指导意见》出台,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有望走向常态化。

长期以来,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医保支付,一直是难题,也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在此次抗击疫情中,互联网医疗在常见病、慢性病诊疗上,发挥了极大作用,进一步证明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尤其也凸显了对分级诊疗的补充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马光磊提到,互联网复诊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原本自费的针对常见病和慢性病的“互联网+”复诊将进一步减免,有利于实体医院线上处方的落地,将显著提升居民选择线上问诊积极性,驱动居民就医习惯的转变,互联网医疗需求加速增长,进而刺激更多的实体医疗机构建设互联网医院。

安全监管是核心难题

从最初的线上问诊、挂号发展至今,互联网医疗产业经历了此前数年的发展,也曾被资本所追逐,但是却一直无法真正解决医疗服务的核心难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完全做到诊疗过程和处方流转过程的安全可监管。“比如目前政策规定只允许互联网医疗为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开方,但是却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式来界定患者是不是真的在复诊。”马光磊提到,处方是“凭方复诊”、“凭方售药”的基础,也是医保报销的依据,把握好处方信息的真实性,就能够有效防止线上、线下医疗中的一系列不合规现象出现。因此,无论是出于为患者安全考虑,还是出于为医保资金的安全考虑,都必须要保证诊疗过程和处方流转过程的安全可监管。2019年下半年,国家市场监管方也由于安全监管问题曾对网售处方药的市场提出很多质疑,网售处方药也曾一度被叫停。

上一篇:医院可视对讲机系统 智能导诊系统|智能问病|智能问药|智慧医疗导诊系统(系统搭建)
返回
下一篇:智能护理通讯主机系统 一键智能问诊 随享三甲医院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