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电话
135-3656-7657
售前电话 : 135-3656-7657
4月1日晚间,成立10年有余的微医旗下数字医疗板块微医控股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互联网医院数量和数字医疗问诊量计算,微医是中国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市占率排名第一,达到15.5%,超过2-5名总和。
招股书的公开,揭开了这家“慢公司”的神秘面纱。港股即将迎来的这支“数字医疗第一股”,用十年的战略定力,为数字医疗服务行业闯出了一条破局之路。
营收高速增长,亏损大幅收窄
招股书显示,2020年,微医总营收为18.32亿元人民币,相较2019年同比增长262%,毛利率为27.2%,相较2019年的23.3%获得较大提升,从2018年至2020年,三年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8%。其中2020年医疗服务收入7.06亿元,占比38.6%;健康维护服务收入11.25亿元,占比61.4%。
相应的,微医2018至2019年的净亏损分别为40.5亿元,19.4亿元和19.1亿元。除去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和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等因素的影响,调整后微医的亏损分别为4.1亿及7.6亿和8.7亿,累计20.4亿元,亏损率从163%逐年大幅收窄至47%。
亏损是科技公司在上市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快手、美团、小米等公司都曾因巨额亏损被挑战。事实上,该类亏损的产生源于互联网公司多采用优先股进行融资,这类优先股在IPO前被计为公司负债,也就是说,微医招股书中的累计亏损,包括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增加。通常公司上市之前估值涨的越多,股东“浮盈”价值越大,公允价值带来的亏损就会越大。但是公允价值亏损并非真的亏损,而是把投资人的增值算进去了。
所以,和通常意义实际的亏损不同,这类“亏损”越大,说明公司的发展越好,价值提升越大。随着公司上市后,优先股转为普通股,这部分亏损就不再计入报表,因此通常作为调整事项。
里“硬”外“和”,收获红利
营收连年增长、亏损持续收窄的背后,是微医长期专注严肃医疗服务数字化的战略定力。众所周知,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长期面临的难题。此外,由于缺乏对患者个体基于数据的主动、连续的照护,健康责任制迟迟无法落地,支付方式难以与健康结果挂钩。
互联网在解决这些医疗行业痛点上具备天然的优势。但这首先要求企业坚持通过长期的投入和建设,连接供给侧资源,形成数字医疗供应侧的能力。然而,巨额的“基建”投入和严苛的政策监管,使得这个行业里大多数的参与者望而却步。网售处方药政策的放开令医药电商快速入局,依托原有消费电商的流量优势实现了药品零售的在线化微医互联网医院框架,但却始终无法触及医疗服务的核心环节。
2018年的26号文是行业的里程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医疗机构运用“互联网+”优化现有医疗服务,“做优存量”;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做大增量”;由此给了互联网医院生存发展的空间。2020年的疫情进一步刺激市场需求的同时,强力推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医保政策对互联网医疗的支持,犹如一剂行业起飞的强心针。在这个过程当中,微医也从医院的互联网服务、公共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进阶为真正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并作为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推动行业提效。
从招股书可以看出,微医的发展与行业的发展轨迹高度重合,其近三年的业绩快速增长,尤其是2020年收入同比增长262%,互联网企业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这或许正得益于非“电商基因”的微医,早在市场与政策利好出现之前,就始终保持“管道工”的姿态深耕医疗服务赛道。在数字医疗行业爆发式增长之际,其早年巨额投入建立起的护城河,也成为了最宝贵的资产。
?
“不计成本”投入,引领行业创新
根据招股书,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的研发团队超过860人,占员工总数的27.8%,在中国拥有超过470项专利和计算机软件版权(包括申请中的)。微医在2018年至2020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38亿元、3.60亿元、3.44亿元。在2018、2019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高达93.4% 和71.3%,研发费用几乎等同于全部营收,即使在2020年收入爆发式增长262%的情况下,占比依然超过了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