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电话
135-3656-7657
售前电话 : 135-3656-7657
一、
你说的医疗,是指大医院,还是创新的医疗企业,创新的医疗企业最好的选择是成本更低、布局更快的云计算,他们也乐于拥抱云计算。大医院相比顾虑就多了,首先医院都成立这么多年了,设备、存储都是花大价钱买来的,不是想丢就能丢的,另外总觉得把数据放云上不安全,锁在医院的设备里最安全,其实啊设备只要一连网,就不是他们想的这么简单。怎么算联网?医院提供对外的互联网应用,如挂号问诊、诊后随访等,那么就意味着医院的数据中心和互联网连接到了一起。如何保障在线医疗安全,不是数据所在位置的问题,而是一个技术、经验的问题,黑客的攻击手段是多变的,让专业的人去帮助你保护这些数据,会比自己去保护这些数据更安全。
通常大城市的医院有什么问题,看病人多!再精确一点说,是外地人多,这个一点也不夸张。拿上海医院举例,50%是外地人。从数量上看,中国有260万医生,平均每1000人就拥有2个医生,人均医生量其实是超过加拿大和日本的,但问题在于,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省城,这就会让基层老百姓涌到城里来,诊疗秩序出现混乱。现在的医生其实特别苦逼,很多门诊医生一天下来水都来不及喝几口,因为区域医疗水平不平衡,医资紧缺,再加上病人看病的盲目,医生的负担特别重。盲目也真是很大的问题,大病小病都奔着重点医院的专家号。看病、治病的连接链条,就像上车不排队的那么无序,有人插队(黄牛),有人排错队(盲目投医)互联网医院项目数据安全怎么做,于是这辆车就总是超载,增加安全隐患(医患紧张)。
说到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疗基础信息化的问题。因为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就是最有效的途径,现在挂号、支付等问题,因为支付宝等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加入,正在得到改善,这个效果有目共睹。然而就算都做到了这些,只能说医疗互联网化终于迈开了一小步。只有医疗数据上云这一步迈出来,才能让上面的数据产生价值,比如慢性病人的心脏数据跟踪同步医院,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了。
中国人的病历:一个几页纸组成的小本本,上面爬满医生的外星文,有什么用呢,换个医院所有的信息都要重新来过,病人需要自己的电子病历,需要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医生其实更需要了解他的病人,点开电子病历,就能看到病人的所有记录,包含用药、看片,复诊记录。天猫、淘宝已经用烂了的用户画像,好多医院还像稀罕物一样看。
不过这几年医院变了很多,毕竟云计算是趋势,就像最初人民不敢把钱存银行,一定要放家里一样,慢慢观念转变过来一样,把医院的资料存储到云上也是未来的趋势。医院不把沉睡的数据汇总、唤醒,就不能更好的激发创新,想要医改,想要分级诊疗,首先要通过云存储建立完整的信息共享,移动看片,移动诊疗互联网医院项目数据安全怎么做,患者信息能同步到社区诊所,“首诊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
二、
现在已经不是要不要上云的问题,而是怎么上,云计算的代表的公共服务时代已经到来一定要用好云计算这个工具,我觉得障碍就是医疗机构一定要转变观念,互联网的出现是来帮助他们,不是取代他们,互联网公司也要有这个概念,如何帮助好医生医院更好服务病人。不是互联网+医疗,而是医疗+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治病,这点毋庸置疑,技术手段为医疗赋能,医院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工具可以更好的给患者看病。比如,医生之间信息的即时同步,看病的医生、转诊的医生,动刀的医生之间,需要转诊的医生,远程会诊的医生都能在线及时的同步病人信息。
现在就是转型早的医院,早拥抱互联网、拥抱云计算的医院,先受益,杭州邵逸夫医院就在这么做,他们用阿里云为患者解决跨地域转诊的问题,成效很好;全国首个建在云上的实体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已经在建了,用互联网,大数据来驱动医疗。这样的医院没有转型的包袱,从互联网上长出来的,蛮让人期待的,不止it设备放到云端那么简单,它优化的是院前(导诊)、院中(治疗)、院后(随访)、甚至药物统计、商业链路的多个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