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智能护理通讯主机系统 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医院及急救物联网的意义

2023-10-18 11:30

图为8月9日在2012中国心脏大会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向定成教授在作报告--胸痛中心的成立给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救治带来了什么?

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危及生命的三大急性胸痛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特点都是起病突然,进展快,多数病人死于疾病早期。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小时梗塞相关血管再灌注,死亡率为1.6%,而6小时梗塞相关血管再灌注,死亡率已上升到6%。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发病后48小时内,每增加1小时,死亡率增加1%。对于肺栓塞病人,死亡多在早期确诊前。因此胸痛患者的急救非常强调“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

北京调查显示约80%的急诊患者发病后直接就诊于基层医院,由于基层医院技术水平的相对落后,急性胸痛患者的误诊、漏诊率相对较高,即使明确诊断了,许多医院因为担心转运途中的风险,也不能及时将患者转运到上级医院,因此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成功率较低。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是我国医疗体制的弊端之一,中心城市的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社区、农村尤其边缘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基层医院技术水平低下,医疗服务质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如何提高基层医院的急救技术水平是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提高我国整体急救技术水平的关键。

如何真正让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呢?大医院帮助小医院的传统模式有进修、代职、会诊、定期查房等,虽然在国内已开展多年,但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这种帮带模式并未真正改变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局面,也未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因为不论是进修、代职还是会诊或定期查房,都是短期阶段性行为,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局面。如何能在不调动大医院的人力资源所属关系的前提下让大医院的优势资源持久地、随时为基层医院所利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所提出的目标?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在其胸痛中心的运作过程中创立了一个新的模式。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于2011年3月27日成立了国内第一家规范化的胸痛中心,胸痛中心最初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目前其概念已延伸,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EMS)、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影像学科、心外科、胸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死亡率,并准确筛查出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漏诊和过度治疗,以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与艾威梯无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能实时远程传输十二导联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监护系统,真正做到了“人未到,信息先到”救治模式。在此基础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以胸痛中心为基础、利用远程ICU(ICU-重症监护室)和移动ICU技术将广东省内多家医院连接起来,建设成为国内第一家医疗急救物联网。基层医院抢救时只需要接通该监护系统,病人的监护信息将被同时传输到大医院的监护室和相关专家的掌上电脑或手机(且不受专家是否出差的限制,只要有3G信号就可以接受实时信息),大医院的专家就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指导,远程ICU彻底改变了现有的会诊模式。该模式在不改变现有人力资源所属关系的前提下,使大医院的资源优势持续而不是阶段性地为基层医院服务,使现有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并可以大大提高基层医院的抢救成功率。对于需要尽快转运到大医院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在救护车上使用上述监护系统和各种抢救设备(我们把这种按照监护室标准配备的救护车称之为移动ICU),移动ICU可以使大医院的相关专家在救护车运送途中对患者进行远程持续监护,当病情变化时可以做出及时判断并指挥救护车上医护人员进行相应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运送途中的安全性。

上一篇:智慧医护对讲系统 智慧园区整体解决方案
返回
下一篇:护士呼叫主机系统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解读68讲之1:《管理办法》概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