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全数字医护对讲系统 “好大夫”裁员,互联网医疗的“良心”正在度过焦虑期

2023-10-18 11:21

12月12日,一封内部信打破了互联网医疗公司“好大夫在线”的平静。人力资源部门落款为“CEO王航”的邮件告知全体员工,公司即将转型、裁员。

“由于疫情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公司需加强业务的抗风险能力,迎接很可能面对的挑战。”信中,王航还提出,希望公司能摆脱对融资的依赖、自负盈亏;甚至直言,公司由创业期的以产研为主,快速转型为以市场开拓为主。

王航发送的不只这一封信。

一位投资人告诉八点健闻,上周,王航同时向各方写了信,有给员工的,也有给合作方与股东的。“我们几乎和员工在同一时间得知好大夫要裁员的消息。”该投资人说。

另一位接近好大夫的业内人士则透露,此次裁员比例预计50%,或多为研发岗。

好大夫裁员的消息,迅速在互联网医疗圈激起一圈涟漪。

有人注意到,信中的“自负盈亏”、“由创业期的以产研为主,快速转型”等措辞,似乎是这家成立16年的互联网医疗公司,首次在公开场合做如此表达。

在互联网医疗圈里,好大夫一直有鲜明的风格:不卖药、不自建医院、不做医疗广告,专心做问诊平台。因此,其一度被称作互联网医疗的“良心”。

但外人对好大夫的好感,无法转化成营利,更无法带领好大夫渡过危机。

2017年至今,好大夫已5年未传出融资消息,上市计划也屡遭搁置。业务增长乏力、连年亏损的同时,这位“老大哥”还面临后来居上者——已上市的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的冲击。而且,还要面对疫情流量红利逐渐褪去的现实。

多位受访者表示,疫情后的这3年,似乎能看到好大夫的焦虑。

“好大夫焦虑的不是怕活不下去,而是怕落后、怕被同行超过,怕太保守,怕看不清而失去机会。”一位受访者直言。

甚至在该受访者看来,此前持续的焦虑让好大夫做了一些“错误”的决定。而当下,好大夫到了“不得不决断”的时刻。

危机降临,放不下的焦虑

从今年开始,好大夫裁员的风波就没停过。

11月底,有业内人士曾向八点健闻透露,当时尽管好大夫的线上系统仍在运行,但内部已开始停工,不清楚工资是否能按时发放。

一位受访者解释,那时北京迎接新一轮的疫情冲击,朝阳区很多小区被封,公司员工只能居家办公,拿最低工资,这引起了员工不满。类似情况,今年5月北京疫情时也发生过一次。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同行都清楚,好大夫每年有少则几百万、多则一两千万的亏损,外加每年的运营成本,到今年可能真的很难。“据说,好大夫从年中就开始只发最低工资,也经历了停工停产。中间部分人复工过,紧接着就是12月的裁员。”

好大夫方面向八点健闻回应,这将是一次内部“大换血”——此次战略调整,公司将减少产研团队的占比,扩大一线拓展、销售、运营团队的规模,最终团队规模预计会比现在更大。

实际上,好大夫成立的16年间,团队规模一直如过山车般起伏变化,经历了扩张-缩水-再扩张-再缩水的过程。有受访者表示,对一家公司的发展来说,这也正常。

前员工李斌(化名)多年前入职好大夫后,见证了公司人员规模一年内从600人飙升至近1000人的过程。

“那时我觉得步子迈得太快了。因为公司没有新的增长点,还是靠传统业务拉动。果不其然,当时规模扩张后,2016年底和2017年又裁了两拨人,公司回到了五六百人的规模。”

一位互联网医疗从业者回忆,2017年好大夫的账面上曾一度只剩下够两个月开销的钱,遇到了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不得不裁员。好在当时腾讯“出手相救”,领投2亿美元,好大夫完成D轮融资后,再次扩容。直至今年12月,好大夫再次大幅裁员。

每一次团队的扩张缩水,都折射出公司背后的财务状况。

5年间,好大夫的融资步伐暂缓。李斌坦言,“因为通常情况是,如果一家公司没有太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盈亏平衡或有大的战略变化,到D轮融资很难融到更多的钱了。”

为什么不早点上市?这是缠绕好大夫多年的另一个问题。

2021年八点健闻再度向王航提问时,他的答案一如既往:“上市不过是个融资手段,(一个企业)在公开市场里被估值。当大家脱离本质讨论上市时,更多寄托着上市就能成功的希望。但其实,上市后跌破地板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上述互联网医疗从业者透露,这些年投资人也有催过好大夫上市,但王航还是拒绝了。

而好大夫真正的焦虑,可能来自于疫情之后。

上一篇:医院一键呼叫对讲系统 网络问诊需求激增 能否安全有效引关注
返回
下一篇:可视医护对讲系统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诊疗相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