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电话
135-3656-7657
售前电话 : 135-3656-7657
从2019年至今互联网+医疗构建新发展体系,互联网+医疗健康这一词条已经连续三年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相比之前的提法增加了“规范”二字。因此,如何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构建医疗健康的准则,以保证医疗健康服务的质量与落实?
一、何为“互联网+医疗健康”
定义:“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包括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 , 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2021年3月23日,我国有77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已经建立了预约诊疗制度,为患者提供线上服务;全国建成互联网医院已经超过了1100家。
二、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现状
1、国家相关政策
2015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战略,旨在充分利用信息与互联网平台,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升级转型,使得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从而创造新的经济发展生态。
在此基础上互联网+医疗构建新发展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指出,要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医疗健康大数据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并且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提供与管理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对“互联网+医疗健康”全生态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该文件鼓励互联网+与医院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药品供应保障服务和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等深度融合。相较于之前的相关意见与政策,该文件强调,不仅要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同时更要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着重强调了在互联网+时代医疗质量监管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
2、服务模式与应用
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主要以五大服务模式展开,分别是移动医疗、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网医疗、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医疗、物联网医疗和医疗大数据。
移动医疗在我国医疗服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院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或APP进行预约挂号、取号、智能导诊、缴费、查看检验结果等。不同地区和医院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交换与医疗资源共享,为患者进行远程问诊甚至远程指导手术操作。“云诊室”、“空中诊室”的成立极大地便利了患者对医疗健康服务的获取。
物联网的应用则体现在可穿戴设备的飞速发展上,为监测患者的健康状态和慢性病情况提供便利。医疗大数据在医药研究与开发和个性化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精准医疗”。与传统医疗服务类似,互联网+医疗健康提供的线上服务可以覆盖患者就诊的全流程,包括线上健康咨询与问诊、网上预约挂号、第三方医疗检测、电子病历与电子处方、线上药品销售(如阿里大药房)、线上医疗结算系统等。
3、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乱象
伴随国家政策的支持与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呈现井喷式发展,在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便利的同时乱象频出,不仅危害了“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更是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互联网+医疗健康”常见的问题有线上医疗执业资格是否真实、线上诊疗的合法性和科学性、线上诊疗医疗事故责任认定以及“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管理规范体系的统一。在现实生活中,互联网医疗乱象确实屡见不鲜。
三、如何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
首先,明确“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核心是医疗健康,互联网只是载体与工具,切不可本末倒置。其次,注意多环节、上下游政策配套。“互联网+医疗健康”涉及互联网以及医疗健康领域多方面的协调。因此,互联网平台的运营与监管、线上医疗行业服务管理体系、全国统一的执业医师信息管理系统、患者隐私保护规定和线上医保结算等政策和制度亟待完善。
最后,强化责任落实、加强行业监督。互联网+医疗发展中的医疗责任需要明确,建立适当的医疗责任分担机制,既要避免互联网平台、医疗机构或医师无故承担全部责任,也要避免医疗过程中各方主体钻制度、政策、法律和技术的空子而逃避责任承担。在监督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可溯源的特点进行第三方外部监督,同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也需要加强内部监督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