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医院门诊叫号排队系统 “轻问诊”企图规避互联网首诊限制,专家建议细化过程监管

2023-10-18 11:15

某社区有一位67岁的孤寡老人,常年患冠心病,前一段时间感到憋闷,在社区按照冠心病治疗有一段时间没有好转。社区医生觉得他有加重趋势,申请了中日友好医院互联网医院的联合门诊,呼吸专家通过互联网医院这个平台,使用自主研发的“远程数字智能听诊器”进行检查,做了准确的诊断,为患者开出处方,并且通过一段时间的互联网复诊,患者已经痊愈。

以上案例,来自中日友好医院近期关于智慧医疗的分享。可见,互联网技术为诊疗带来新路径,也为远程诊疗提供了新模式。未来,它将加强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并助力其下沉到基层。本篇将采访中日友好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主任卢清君,探讨互联网医疗体系的发展定位以及运营思考。

配合发展的三种互联网医疗模式

对于“互联网+医疗”的理解,首先要厘清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以及互联网医院三者之间的关系。卢清君主任介绍道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互联网+医疗”的准入分为三种形式:互联网诊疗指的是利用本院医生、本院平台对本院的患者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诊疗;远程医疗本是医疗机构原来就自有的属性,主要是医院和医院之间的会诊模式;互联网医院则是允许医院邀请本院和其他医院医师,对患者进行互联网诊疗活动,包括远程诊疗活动。互联网医院的范围更大,对执业医生的要求更高,同时对监管的措施要求会更严格。”这三种形式互相结合在一起:互联网医院是一种组织结构,其利用所依托的实体医院的学科资源、互联网平台和运营团队结合在一起,经过统一调配和管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远程会诊与互联网诊疗。” 他认为,很大程度上,互联网+医疗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提升效率。

在卢清君看来,互联网+医疗在中国的定位有两个方面:一是帮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的常规诊疗能力;二是利用信息技术便民惠民,通过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让就医更方便,医疗资源使用更高效,从而推动分级诊疗。

本文开头的例子,就体现了远程会诊的作用。2018年 《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互联网上不得首诊,如何满足初发病患者的网络就诊需求?卢清君向奥一新闻记者分析道,政策在关闭互联网首诊大门的同时也开放了另外一扇大门:远程联合门诊。卢清君指出,在2018年《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第十九条明确指出了解决新发疾病首次就诊需求的方式: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就诊,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邀请其他医院的专家联合诊治。很多机构把这种模式设置为“远程联合门诊”,患者出现新发疾病时,可以到本地医疗机构“基层首诊”,通过互联网医院邀请专家在线,指导本地接诊医师第一时间给患者执行有效的诊疗。

今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揭牌运行。据悉,该互联网医院将互联网诊疗和远程医疗融合在一起,在实体医院确诊的患者在互联网医院复诊时,如果接诊专家发现其有重大病情变化或原诊断错误,可引导患者在当地就诊并通过远程医疗申请专家会诊,或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转诊到大医院。

打破虹吸效应 实行分级诊疗

如今,各大省市的三甲医院每天依然门庭若市,大多数大医院的医生仍超负荷工作。优势医院借助自身品牌的天然优势,把本该在其他医院或者基层医院服务的骨干和领军人才吸引过来,在业内被称为“虹吸效应”。“虹吸效应”不仅吸走了基层医院的人才,也同步“掏空”了基层医疗的病源。 打破“虹吸效应”,满足群众看病需求,分级诊疗势在必行。

卢清君认为,远程联合会诊恰恰可以避免“互联网首诊”带来的患者虹吸现象。他介绍道,针对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现状,国家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建立远程医疗协同网络,即每家医院都是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当病人需要到线下就诊,协同网络可以协调地方医院来接诊。协同网络定期给地方医院的医生开展培训,提升基层医师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是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基层的医生可以在联合门诊过程中学习专家接诊的技巧,提升自身接诊能力,这才是推动分级诊疗的举措。”在卢清君看来,远程联合会诊至少能让基层的医生有专科专家指导,这是互联网+医疗在中国能够发挥的一个独特作用。

在国家卫健委上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目前,分级诊疗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20年底,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率从2015年的28.33%增加到2020年的75.46%,全国县域内就诊率已经达到94%。双向转诊更加有序,特别是患者下转的人次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38.4%。急慢分治初见成效,日间手术试点病种已经达到120种,各种模式医联体目前超过1.5万个,为提供一体化、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一篇:医院ICU探视系统 互联网医院依托于什么建设(解读互联网医疗之痛)
返回
下一篇:医院分诊排队叫号系统 当下“互联网+医疗”的新崛起之路
Baidu
map